2025年初,阿里巴巴上演了一出“壮士断腕”的大戏。先是亏93亿甩卖银泰百货,再亏131亿抛售高鑫零售(包含大润发、欧尚等),累计亏损超200亿,彻底脱手了这批曾经寄予厚望的实体资产。这一举动,标志着阿里新零售战略的全面收缩,也引发了业界对实体零售未来的深刻思考。
曾几何时,阿里巴巴雄心勃勃地布局线下零售,马云那句“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,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”犹在耳边。银泰百货、高鑫零售、三江购物等纷纷被阿里收入囊中,新零售的概念一度风靡全国。然而,如今的新零售“学徒”们逐渐销声匿迹,就连老大哥盒马也从跑马圈地转向了稳扎稳打。实体零售的转型之路,远比想象中艰难。
激进的数字化转型,然后呢?
阿里与银泰的合作,曾有过一段浓情蜜意的蜜月期。阿里凭借庞大的用户基数和互联网技术,为银泰百货从会员、交易、商品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数字化改造。比如,阿里为银泰引入了会员宝、导购宝和营销宝等技术解决方案,推出了数字化付费会员体系INTIME 365。这一会员体系一度玩得风生水起:花365元办卡,全年购物返积分,大牌化妆品折上折,还能享受免费停车、专属导购等特权。
会员制的玩法虽然不算新鲜,但确实让银泰的数字化会员突破了2000万,疫情期间更是创造了41个销量破千万的爆款单品。双方还进行了门店改造、社群零售、集市零售等多方面的尝试,数字化会员一度突破4000万。在喵街APP、“银泰百货”微信小程序、“银泰百货”支付宝小程序等数字化基建的加持下,银泰在场面上似乎不落下风。
然而,数字化改造并未能从根本上扭转银泰的颓势。尽管会员数量和爆款单品的数据亮眼,但实际的营收增长却远远低于预期。一位银泰内部人士透露:“数字化改造提升了效率,但并没有解决核心问题——如何让消费者重新回到线下购物。”
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大润发身上。作为“超市之王”,大润发在阿里的数字化改造下,野心勃勃地推进了一系列变革。阿里为大润发各个门店投设了自助收银机,接入了淘鲜达业务,通过自助收银系统+淘鲜达平台,进行会员数字化改造。随后,大润发将飞牛网升级改版成“大润发优鲜”APP,提供满29元包邮1小时急速送达服务。此外,大润发还与天猫超市共享了库存,并与菜鸟合作进军社区团购赛道。
然而,这些大手笔的投入并未能改变大润发的颓势,有些甚至起了反作用。比如,投入20亿打造的“淘鲜达”,因配送成本过高,客单价远远覆盖不了成本,导致每一笔订单都像在做慈善。更令人无奈的是,大爷大妈们对这些高大上的噱头根本不买账。一位前高鑫高管透露:“我们在每个门店都铺设了拣货轨道,但最终发现,消费者宁愿多走两步去菜市场,也不愿等半小时送货上门。”
当传统商场开始对互联网祛魅,才意识到线下卖场的核心竞争力,根本不是APP里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,而是重塑商场的价值:通过“社群+场景”的营销模式,让消费者产生更深的参与度和情感投入。
过去,商场分层就像“俄罗斯套娃”:一楼化妆品、二楼女装、三楼童装……顾客想买杯咖啡得从五楼电影院折返到负一层。如今,聪明的玩家开始打破物理空间限制,将同一层空间设计成不同功能混搭,让消费者本来只想打卡晒照,在不知不觉中,喝着奶茶顺道买了衣服。
南京路步行街就曾经在世纪广场、新世界城、世贸广场、悦荟广场四大舞台同时开启了电竞狂欢,把国民级电竞项目《英雄联盟》和《王者荣耀》搬进了商场,让商圈秒变电竞馆,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边打游戏边剁手。
北京朝阳大悦城、上海静安大悦城等商场则打造了二次元文化主题空间,为Z世代们打造出专属的“吃谷圣地”。这些商场在门头、LED大屏上都融入了动漫元素,还定期举办漫展、市集等活动。最近,上海虹桥天街等商场就专门为游戏《恋与深空》的角色祁煜举办了二次元生日会,不仅提供定制化服务和专业的活动流程,甚至豪掷60万打造了专属祁煜的“痛楼”,还引导、联合了场内商户,在活动期间推出专属优惠。
这些活动让二次元文化从“圈地自萌”走向主流视野,拥抱了年轻人的新潮流,也让线上话题为线下实体空间引流,带来了消费转化。
北京SKP-S则是直接把奢侈品展玩成科幻片场和艺术展览,从“五感”(视觉、听觉、嗅觉、味觉、触觉)角度重新定义了沉浸式消费。当LV、Gucci不再作为单纯的商品,而是艺术展品出现在这些展区,消费者也就不再把买包当作购物,而是参与人类文明的行为艺术。
当各大实体经济式微的同时,亲子经济、儿童娱乐赛道却逆势增长,催生了许多商圈围绕亲子娱乐的下沉市场突围战。比如大润发Super社区店在一些下沉市场推出“免费量血压+儿童游乐区”等服务,拿捏“祖孙三代”消费习惯,通过亲子客群提升到店频次、带动消费。
然而,真正颠覆业界认知的,却是胖东来的成功。这家位于河南许昌的超市,凭借“平均薪资7600元、年假40天”的福利大旗,杀出重围。胖东来用事实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:给员工高薪高待遇并不等于增加成本,而是用员工幸福感换取业绩暴增。
今年以来,永辉作为“首席大弟子”积极向胖东来取经,从服务、理念、员工关怀等多维度深度学习。在全国范围内,永辉稳步推进门店整改,组织上百场培训、并有序安排员工前往许昌胖东来驻店学习,通过优化薪酬、改善办公环境、合理安排工时等举措,全方位提升员工的幸福感与工作积极性。
爆改后的永辉迎来了业绩激增,全国首家胖东来调改门店永辉郑州信万广场店营业首日客流翻了5.3倍、日均销售额翻了13.9倍,永辉超市自主调改的北京首家门店单日销售总额翻了6倍……胖东来的”幸福员工魔法”正在零售界掀起飓风。
如今,新一代消费者对于购物场所的需求早已不仅仅是满足衣食、购物需求,他们要的是能晒朋友圈的仪式感、能混圈子的社交币、能标榜人设的身份卡。这种演变推动着购物中心不能单纯做空间提供者,而是要把空间转变为能打卡能发笔记能认识朋友的舞台。
阿里的新零售带不动实体店,但江湖又有了“胖改”的传说。起烧钱的数字化,走心的人性化或许才是续命神药。《繁花》中,宝总曾通过对百货行业的理解一战成名。往日荣光,未必不能复现。
数字化的尽头是人。未来,人货场依然可以继续用AI作为驱动、用数字化赋能进行精准营销。但故事的主角,或许不再是互联网巨头,而是那些真正懂线下消费者的实体店从业者。毕竟,最懂线下消费者的,永远是那些站在柜台后面的人。
原创文章,作者:极科视界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a1v.com/news/2040.html